1日,本报《我市金银首饰不合格率近四成》一文刊发后,前往市珠宝首饰行业协会要求检测首饰的市民络绎不绝,本报《经济110》栏目热线更是从早到晚响个不停。
不少市民来电反映所买首饰的不规范问题。“很多前来检测的市民已将发票遗失,即便检测出不合格,也无法向商家索赔。”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刘作岚和记者说,唯一一位能提供发票的左先生,写的却是“K白金手链”,表述不合格,而手链也没有相关印记说明。刘秘书长建议购买首饰的市民务必保管好商家开出的发票以作维权凭据。
“不用检测,根据胡乱说明的发票以及没有印记,就能判断这件首饰不合格。”事实果然如刘秘书长所料,原本以1180元购买的白金手链,测出来的含金量却很低,折合成回收价不到600元,商品价值足足打了五折。
与此同时,市民李小姐反映:市面上部分首饰的不规范标识和印记,着实让我们消费者摸不着头脑。“几年前,别人送了一条标着锆石手链标签的首饰,至今我仍不知道它是K金、铂金还是钯金的材质,纯度多少更无从知晓了。”
“拿着一条没有准确标出材质和纯度的首饰,消费者要用哪种指标来维权?”李小姐说,别看一张小小的标签,如果K金、铂金、钯金的标签对调,价格就可能相差好几倍,而普通消费者从表面看,根本没办法辨认。李小姐怀疑送礼者被欺骗,但又碍于情面,并不愿意向送礼的同事过问这条手链的材质和纯度问题。而这条手链能值多少钱,能否保值,就成了李小姐心中的一个谜团。
近日,我市贵金属首饰的抽检报告数据显示:在我市被抽检的70个批次的金银首饰样品中,印记不合格的样品达15个;标志不合格的样品达13个。市面上,标着“万足金”、“纯金”、“24K金”标签的首饰看似都是高档货,实则却是不规范标识,不少商家正是采用含糊其辞的方式隐蔽产品的质量,并为日后消费者的索赔制造障碍。
“18K白金、白18K金的表述都是不合格的。”市珠宝首饰行业协会有关负责的人介绍,K金是黄金合金,有白色、黄色、玫瑰红等颜色,而白金则是价值较高的铂金,市区一家珠宝店曾把一件白色的K金手链标为“18K白金”,这容易让人误解成是价格较高的铂金材质,准确的标签应该为“白色18K金”。
“打在首饰上的印记能不用中文,但标签需要用中文解释材质,如印记为pt950的手链,标签应为铂金950。”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对于黄金制品的质量上的问题,国家标准有很明确的规定,即商家销售的每件黄金饰品必须挂牌标明其含金量和重量。但由于商家常用的一些行业性惯用术语没有列入标准规范内,所以在买卖双方发生纠纷时,只标出行业术语(无标明含金量)的收据,往往使消费的人难以维权。
市质监局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国标《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明确规定,厂家应在首饰上打上印记。因此,消费者购买金银首饰时,应确保饰品标签上打有厂家代号、材料、纯度及镶嵌首饰主钻石(0.10克拉以上)的质量。例如:北京花丝镶嵌厂生产的18K金镶嵌0.45克拉钻石的首饰印记应为:京18K金0.45ctD,无印记的均为不合格产品。而且如出现质量上的问题,质检机构也才能根据印记进行仔细的检测判断。
其实,金饰价格不可能低于黄金基准价,因此消费者购买时,可先根据首饰标识的成色估算一下价位。一业内人士和记者说,估算的公式为:金饰的价格=当日国际黄金基价×成色×重量+加工费+损耗(约占15%—20%)+利润+税收。
如果估算出来的价格大大高出商家标出的价位,那首饰里很可能存在着不少“水分”。